亚洲经贸信息 (2020年第12期)
亚洲经贸信息
(2020年第12期)
江苏驻香港经贸代表处 二○二○年五月十二日
一、香港4月PMI回升但整体营商情绪依然悲观
香港新闻网5月6日报道,反映营商情绪的香港采购经理指数(PMI)在4月回升,但整体营商情绪依然悲观。
由经济预测及商业咨询机构IHS Markit公布的调查显示,4月香港PMI由3月的34.9回升至36.9,但仍反映私营经济景气度急剧转差,下跌速度亦是1998年7月调查开展以来的高位之一。
受应对新冠肺炎的措施限制,企业暂时停业或转以较低产能营运,令香港私营经济在4月继续承受沉重压力。期内,企业业务量和新订单量持续急跌,就业与采购活动同时递减;供货商交货的履行时间,则因供应链失衡而受累。
IHS Markit经济师认为,数据反映香港私营经济在第二季初陷入严重衰退,疫情大流行期间,大多数企业对业务能于12个月内复苏的信心不大,整体营商情绪依然悲观。
二、香港首季GDP跌8.9% 创46年来最大跌幅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5月4日表示,根据预先估计数字,2020年第一季本地生产总值较上年同期实质下跌8.9%,是自1974年第一季统计期有记录以来的最大跌幅。经季节性调整后按季比较,本地生产总值的实质跌幅在第一季显著扩大至5.3%,亦是有纪录以来最大的跌幅。
数据显示,第一季私人消费开支按年跌10.2%,较前季跌幅扩大7.3个百分点;政府消费开支增加8.3%;货品出口总额下跌9.7%,按季跌幅扩大7.2个百分点;服务输出大幅下跌37.8%,扩大13.6个百分点。
特区政府发言人表示,本地生产总值下跌主要是由于受新冠病毒疫情全球大流行影响,内部及对外需求均持续疲弱。随着疫情在3月演变成在全球大流行,对经济的影响变得更为严重。展望未来,香港的出口短期内仍将显著受压,短期经济前景面对极大的不确定性。
三、香港中小企营商指数跌至历史低位
香港新闻网5月5日报道,香港生产力促进局5日公布第二季“渣打香港中小企领先营商指数”调查结果,显示综合指数及主要分项指数均跌至历史低位。
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大中华区高级经济师刘健恒分析,最新一季调查结果反映,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全球人命及严重的经济损失正全面影响企业的营商预期。
综合营商指数由上季的33.1下跌至26.2,下跌6.9,显示中小企业营商信心疲弱。其中,五个分项指数(招聘意向、投资意向、营业状况、盈利表现、环球经济)均下跌,营业状况录得最明显的跌幅。
行业方面,三大行业分类指数均下跌,其中以制造业下跌幅度最为明显,较上季下跌8.0跌至26.2。此外,全球经济受疫情影响,环球经济的分项指数跌幅较为明显。
刘健恒指出,环球经济分项指数跌至单位数字,反映受访中小企普遍忧虑来自封锁措施及旅游禁令等因素对全球性需求所带来的冲击。
刘健恒预计,中国将率先从这逆境中复苏,但其他国家出现持续的经济衰退可能会对整体经济复苏造成压力,令香港的对外贸易、旅游业、商业投资及金融活动于短期内反弹不能抱有太大期望。
四、香港交易所首季度净利同比下降13%
香港新闻网5月8日报道,香港交易所7日发布2020年首季度财报,今年首季度港交所总收入为40亿港元,同比下跌7%,股东应占溢利(净利润)22.62亿港元,同比下降13%。
受益于日均成交额提升约20%带来的交易及结算费增加,港交所今年第一季度主要业务收入同比上升19%,但相较于去年同期8.82亿元的投资收益,今年首季度投资亏损净额达到4700万元。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非常时期,港交所工作重点主要是确保金融市场继续正常运作、公平有序和充满韧性。尽管近期市场面临巨大的波动和不确定性,港交所今年第一季度在现货、衍生产品及商品方面的主要业务仍表现良好,沪深港通及债券通本季成交额同创新高,新上市公司达39家、数目居全球榜首。
他指出,港交所无可避免地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全球投资组合估值大跌影响了其投资收益,目前已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并会继续降低投资计划的风险。
五、香港贸发局春季网上采购展吸全球140万买家
香港贸易发展局5月7日宣布,因应疫情推出为期一个月的“贸发网采购”春季网上采购展于4月30日结束,吸引全球近140万网上买家浏览采购,成功协助供货商争取新客源及订单。
香港贸发局副总裁周启良表示,这个网上采购试点计划突破了多国实施封关措施及实体经济停顿所带来的限制,有效协助逾22000名供货商联系各地买家。疫情下,全球逾2500项展览延期举行或取消,网上采购需求激增,因此,香港贸发局决定今年每季举行网上采购展。下月举办的“夏季网上采购展”将配合汇聚九项实体展览的“夏日采购汇”。相信两者可以相辅相成,发挥最大协同效益,助中小企在艰难经营环境下全方位宣传新产品。”
随着疫情有缓和迹象,香港贸发局上述“夏季采购汇”将于7月25至28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提供一站式跨行业采购平台,呈献灯饰、电子产品、信息科技、医疗及保健产品、家品、时装、家纺品、礼品及印包产品等,让全球买家补充库存。香港贸发局还推出一系列全渠道推广服务(O2OPackage),让中小企同时以产品陈列方式参与实体展览以及网上推广。周启良表示,在香港特区政府资助后,本地企业除可获半价优惠外,亦可申请优化后的“BUD专项基金”以及“中小企市场推广基金”,补贴其他参展开支。
六、香港外汇基金首季亏损861亿港元
香港金融管理局5月4日公布,外汇基金于首季投资亏损861亿港元,为有纪录以来最大单季亏损。
金管局副总裁李达志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及石油价格战的影响,大部分股票市场录得双位数跌幅,令首季投资环境转差。外汇基金首季投资亏损达861亿元港,为2018年第四季以来再度录得亏损,亦是历来最差季度表现。
各类投资中,外汇基金在香港股票、其他股票以及外汇分别录得亏损为284亿港元、831亿港元及290亿港元。仅债券投资录得收益,进账544亿港元,按季多赚逾5倍。
虽然外汇基金首季录得亏损,但根据与财政储备的分账安排计算,政府仍可分账96亿港元。
金管局强调,4月外汇基金表现已有改善,投资收入料已赚回300至400亿港元。李达志表示,短期市场存在很多波动,不应过多着墨,更应留意长期投资回报是否可以保通胀及带来稳定收入。
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表示,市场存在较多不明朗因素,难以预测全年外汇基金投资表现。金管局会继续透过防守性部署及多元化投资策略,提高外汇基金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
七、香港3月零售业销货值下跌42%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5月5日公布,3月零售业总销货价值临时估计为230亿港元,按年下跌42%;扣除价格变动后,3月零售业总销货数量按年下跌43.8%。
与去年同期相比,食品、酒类饮品及烟草的销货价值跌21.2%,百货公司货品跌42.7%,其他未分类消费品跌29.1%,电器及其他未分类耐用消费品跌39.6%,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跌75.2%,药物及化妆品跌63.8%,服装跌67.2%,汽车及汽车零件跌19.8%,燃料跌8%,家具及固定装置跌14.4%,书报、文具及礼品跌48.4%,中药跌51.7%,鞋类、有关制品及其他衣物配件跌60.6%,眼镜店跌46.6%。
超级市场货品销货价值上升16.1%。
特区政府表示,由于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在全球大流行和因此而实施的防疫抗疫措施令访港旅游业停顿及严重干扰与消费相关活动,零售业销售3月继续急剧下跌。第一季合计,零售业销货量按年跌36.9%,是有纪录以来最大的单季跌幅。
八、陈茂波预计今年香港全年经济负增长4%至7%之间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4月29日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香港的经济表现无可避免低于预期,预估全年经济负增长4%至7%之间。
当日,陈茂波在香港特区立法会二读通过《2020年拨款条例草案》前发言指,从近期发展看,新冠肺炎疫情对香港经济的打击较早前估计的更严重及持久,估计今年香港经济收缩幅度会介乎负增长4%至7%之间,低于此前预测的介乎负1.5%至正0.5%。
陈茂波还指出,2020年至2021年度香港的财政赤字将会大幅增加至约2800亿港元或以上。但他强调,特区政府推出的相关纾困措施都是在特殊环境下的“一次过”措施,虽然令香港的财政储备由1.1万港亿元下降到8000亿港元至9000亿港元左右,但仍相当于14个月至15个月的特区政府开支。
陈茂波说,财政储备是为了稳定香港的经济和民生而积累,现在正是发挥作用的时候。他深信在目前艰难的环境下,善用储备以稳住经济、保住就业和民生,是合适和负责任的做法,体现了一贯以来“应使则使”的原则,也符合市民对特区政府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