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

省商务厅关于对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33号建议的答复意见

发布时间:2017-12-27 14:48浏览次数:

近年来,省商务厅会同省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鼓励返乡创业的决策部署,把支持返乡青年电商创业摆在创业工作的突出位置,立足部门职能,完善扶持政策,强化精准服务,营造返乡青年“想创业、能创业、创成业”的浓厚社会氛围。

一是优化电商创业环境。2015年,我省出台《关于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就业工作的意见》,明确农村劳动者、返乡农民工、在校大学生和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退役军人等创办农村电商企业的,按规定享受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政策。2017年3月,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加强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金融信贷扶持,鼓励金融机构建立面向农业农村生产经营活动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开发适应电商发展需求的惠农金融服务产品,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创新信用评估方式,通过提供无抵押贷款等方式助力“三农”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对从事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的经营主体加大授信和贷款支持,简化小额短期贷款手续,适当给予利率优惠,并延长贷款年限。支持金融保险机构搭建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创业贷款信用保证保险渠道,探索开发涉及质量、灾害等因素的农产品电商保险。2016年,省商务厅和省人才办联合编制《江苏省“十三五”电子商务人才发展规划》,进一步健全电商人才体制机制、优化电商人才创业发展环境。省人社厅大力支持电子商务创业,对已进行工商登记注册并办理《就业创业证》的网络商户从业人员,同等享受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对未进行工商登记注册但在网络平台实名注册、稳定经营且信誉良好的网络商户,给予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从业人员认定为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相应扶持政策。

二是开展创业能力培训。省商务厅积极推动各地认真落实《江苏省“十三五”电子商务人才发展规划》,依托相关培训机构、院校、企业等,以电子商务技能应用为重点,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训。2016年,全省商务系统电商人才培训参训人员达40万人次,其中农村地区达20万人次。团省委联合相关单位部门制定实施江苏省青农电商扶持“青翼”计划,对1万余名农村青年进行电商培训,带动全省各级团组织举办170余场青年电商培训班,培训农村电商创业青年1.9万人次。省人社厅组织开展创业培训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实施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计划,确保有培训意愿和创业能力的返乡青年都能参加创业培训。创新培训模式,开发推广创业+技能、创业+农业等嫁接式创业培训,引入网创培训、电商培训、创业实训等新技术,促进培训与实战、就业与创业、线下与线上的有机结合。省农委持续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万人培训”,全省特别是苏北地区农民创业热情高涨、成效显著。各地联合社会力量举办农业电商研修班、创业沙龙、创业大赛等活动,部分县(市、区)着力打造创业服务中心、农产品电商产业园和电子商务服务站,农业电商市场主体不断增加,我省在淘宝平台上的农产品卖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三位。

三是提升创业服务水平。以返乡青年创业需求为导向,推动重心下沉、关口前移,提供更加方便可及的创业服务。充分利用科技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农业示范园等社会资源,规划建设县级以上创业载体2361家,其中返乡创业园132家,为返乡青年提供创业孵化、开业指导、融资服务、创业交流、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开展创业型街道(乡镇)、社区(村)和园区建设,健全公共创业服务体系,为返乡青年免费提供资讯发布、培训引导、政策解读等“一站式”公共创业服务,落实创业补贴政策。开展优秀创业项目培育。省人社厅每年遴选出500个科技含量高、潜在经济社会效益和市场前景好的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并对部分返乡创业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四是开展创业宣传活动。近年来,我省各部门在推进农村电商发展中,通过组织会议、论坛、评选、培训、推介等多种形式,大力营造电商创业氛围。省商务厅每年召开一次电商条线工作会及一次现场推进会,交流推广电商示范县创建经验。省人社厅组织创业政策宣讲团,进园区、进高校、进村居开展创业就业富民政策宣传活动。汇集创业扶持政策,联合相关部门印编《创业富民政策宣传手册》向劳动者免费发放。设立“创响江苏”微信公众号,省市县联动、社会联手,打造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创业服务平台,为劳动者提供创业政策宣传、创业活动推送、创业信息发布、项目载体推荐等服务。举办第三届“创青春”江苏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农村电子商务组互联网组大赛,吸引2321个项目报名参赛。通过举办创业大赛、开展项目评比等活动,涌现出一批返乡青年电商创业典型,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五是搭建创业平台。省商务厅深入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镇、村建设,在电商示范县、示范镇创建过程中,鼓励和支持各地大力推进电商园区建设,支持各地充分利用现有开发园区,吸引优质电商服务企业入驻,形成创业合力效应。截至2017年5月,全省已创建7个国家级“电商县”、28个省级“电商县”、80个省级“电商镇”和190个省级“电商村”。积极推进省级电商示范基地(园区)、示范企业建设,2016年确认79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园区)、174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鼓励和支持各地依托电子商务基地(园区)及有实力的企业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支持在示范基地(园区)建设创客中心、创业孵化基地等。团省委联合相关部门创建认定15家省级农村青年电商创业培育示范基地,建设5个省级青年电商创业孵化产业园、13个市级青年电商创业孵化产业园、82个县级农村青年电商培训基地。建设“E农青商”农村青年电商创业网络平台,开辟农产品商城、农村青年电商、农村青年电商扶持三个专栏,实现农产品展示、电商与农产品对接,线上电商扶持政策,活动信息发布三大功能,为青年整合创业资源、提供高效服务。

六是创新配套金融服务。我省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不断加强财政引导力度,省内金融机构积极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开发灵活多样的金融产品助推农村电商发展。省财政厅以财政奖补型农业保险为基础、以财政风险补偿资金池为增信手段,牵手邮储银行江苏省分行、人保财险江苏省分公司推出了“农业保险贷”,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及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低成本、低门槛的融资支持。江苏银行宿迁分行、沭阳农商行、泗洪农商行开发了“电商贷”“金种子”网络创业贷、“淘易贷”“创业小钱包”等专项支持农村电商创业的信贷产品。团省委联合金融机构推出“青年电商贷”“邮青贷”等“青”字号创新金融产品,以青年电商平台的销售记录、物流记录、银行流水作为贷款发放依据,为创业型、成长型、成熟型等各个阶段青年电商提供金融服务。

七是推动农村电商品牌化发展。省市相关部门十分重视电商品牌化发展,逐步开展区域电商品牌、电商品牌企业和电商产品品牌的培育。2016年,省商务厅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江苏省2016年度农村电子商务十强县、十强镇、十强村”推荐确认工作,推动区域农村电商品牌发展。支持鼓励各地依托当地特色农产品资源,积极开展网上特色馆建设,打造区域特色产品品牌。截至2016年,全省建成20个淘宝特色中国地方馆、24个京东地方特产馆、15个苏宁中华特色地方馆。苏宁易购•江苏馆年营销额近1.2亿元。积极支持重点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农村电商企业品牌。截至2017年一季度,深耕农村市场的汇通达经营范围已覆盖全国15个省份、13000多个乡镇,在江苏地区会员店突破14000家,基本覆盖江苏所有乡镇。

下一步,省商务厅将会同相关部门把返乡青年电商创业作为创业工作的重要任务,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创业载体建设。指导各地结合当地特色经济、资源禀赋,对接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打造一批主体多元化、类型多样化、产业集群化的创业载体,全面落实创业培训、基地运营、创业孵化等补贴政策。继续开展省级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助力创新创业方面的作用,鼓励、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电子商务园区和企业实施“双创”项目建设。全年打造50个电子商务创客中心(电子商务“双创”孵化基地)。

二是将电子商务师等职业纳入补贴目录。在我省公布的2017年高技能人才培训补贴紧缺型职业(工种)目录中,将与电子商务有关的电子商务师、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程序设计员、网络课件设计师、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物流师等纳入其中,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凡被所在市选为本市紧缺职业(工种)的,且符合规定条件的返乡青年都可享受相应的培训补贴。

三是组建省级创业指导专家团和人才库。从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专院校、社会团体等各行各业中选聘一批在创业工作领域具备业务专长或丰富实践经验的创业导师,组建省级创业指导专家团,为创业者提供咨询、指导服务。建立省市县三级农村青年创业人才库,不断发现和积累优秀农村青年创业人才,做好录入、分类、建档和跟踪服务,针对不同类型的创业需求开展一对一扶持。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创业氛围。培育一批农村电子商务创业致富带头人,大力宣扬他们的典型事迹和致富经验,努力发挥电子商务在促进富民增收方面的积极作用。精心组织“创响江苏”主题系列活动,建立“创响江苏”微信公众号信息发布机制,不断完善公众号服务功能。通过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遴选、创业大赛等活动,选树一批返乡青年电商创业典型。汇编现有国家、省出台的相关政策,研究拟定新的支持政策,进行政策储备和宣传。通过各类传统媒体及新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报道创业活动,深入解读创业政策,营造更加浓厚的创业氛围。

五是加大农村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培训力度。落实《江苏省“十三五”电子商务人才发展规划》,顺应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多元化、专业化发展需求,鼓励和联合有关教育培训机构、电商企业,面向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返乡下乡人员、农村青年、大学生村官、退伍军人等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农民用网推广活动及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支持淘宝大学培训学院江苏分院项目建设,开展分层分级培训、订单式培训。总结省级电商培训基地经验,进行新一轮人才培训基地的考核确认。推广创新工场、创业咖啡、孵化器人才培养经验做法,发挥示范效应。与相关高校合作,举办电子商务人才专场对接。引导涉农大专院校特别是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及地方职业学校,开设电子商务课程,促进在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为农村输送一批既懂理论又懂业务的电商人才。鼓励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业大赛、创客论坛等活动,为农业农村电商从业人员提供交流平台。

六是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发展。组织召开农村电商品牌化、标准化工作会议,推进农村电商转型升级。鼓励和引导农村、农民按照标准化、精品化、特色化发展理念,推进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和个体品牌发展,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农村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和品牌。2017年重点培育50个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强影响力的农村电子商务名优品牌。建立健全农产品电商品牌培育库,形成一批富有地方资源特色、品质特色、功能特色、历史沿革和文化内涵的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苏”字品牌农产品,探索一条品牌强农、电商富农的发展新路。支持电商企业与地方农产品产销组织共同打造农产品网销品牌,提升产品品质和附加值,避免同类产品无序竞争。鼓励知名电商平台与全省农业龙头企业、品牌农产品经营企业加强互惠合作,主动宣传推介江苏品牌农产品,推进线下品牌“触网升级”,提升市场知名度,扩大线上销售份额。

七是深化金融扶持工作。开发“青年电商贷”等金融产品,积极争取各类金融部门的支持,量身打造专属信贷产品。联合各地银监系统,广泛在农村创业青年中开展金融知识宣传、培训工作,整合各类金融资源为农村青年创业提供金融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星空app安卓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