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商务厅关于对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139号建议的答复意见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43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1〕49号)等文件精神,坚持市场运作和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和规范管理,满足消费和扩大内需相结合,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家务劳动社会化带来的变化,从出政策、定标准、搭平台、上项目、抓试点等方面多管齐下,引导促进家政服务业健康规范发展。家政服务业的发展既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也为成百上千城市家庭消除了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据省家庭服务行业协会初步统计,我省现有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约35万人,2016年营业收入超过260亿元,同比增长20%,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速。家政服务正成为城市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就业、扩大消费、改善民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我省家政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行业“小、散、弱”,龙头企业少;标准不健全,服务不规范;人员素质低,供需难匹配;监管难到位,市场秩序差;传统模式多,创新发展少等等。总体上讲,我省家政服务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两聚一高”总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部门协作,采取综合施策,促进我省家政服务业规范健康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强化标准引领。在认真梳理已有标准的基础上,坚持实用性、有效性、前瞻性相合的原则,积极推进家政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抓紧制定家政服务通用管理标准、服务规范标准等一批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补齐我省标准化工作方面的短板。同时,要加大对已发布标准的宣贯力度,让标准成为企业提供服务的一种遵循,消费者维权的可靠依据。以标准化建设成果,促进规范化发展。
二、实施“互联网+”战略。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家政服务业,鼓励引导商业模式创新、技术运用创新和消费服务创新。鼓励建设能有效满足居民家政服务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家政服务网络平台,加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增强服务便利性,提高服务满意度。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促进信息化发展。
三、培育品牌企业。综合利用省级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省级商务发展资金等财政扶持资金,同时积极争取税收、融资、经营网点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对基础实,市场前景好,发展后劲足的骨干家政服务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培育行业龙头,树立发展标杆,打造服务品牌,促进品牌化发展。
四、提升人员素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整合企业办校、社会培训机构、各类专业院校和互联网在线学习平台等教育资源,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组织举办各类家政服务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培,以赛促练。加快省级家庭服务职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家政服务职业培训全面发展。
五、发挥协会作用。发挥行业协会了解行业,熟悉企业的优势,鼓励行业协会积极参与行业政策制定、规划编制、调查研究、统计分析等工作,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同时指导协会积极推动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制定行规行约,积极倡导引导家政服务企业守法诚信经营,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
六、加强部门协作。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工作合力。主动顺应“放管服”改革要求,积极探索家政服务企业经营信息和监管信息在横向部门之间、纵向系统内部实现互联共享,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和监管水平。
七、加大扶持力度。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养老社保、贷款融资、服务用房等多种手段,加大对家政服务业的扶持。尤其要加大对家政服务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的扶持力度,通过示范引领,促进行业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