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星空app版本下载安装

江苏省外经贸厅2003年全省对外经贸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07-10-23 11:01浏览次数:

  200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商务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外经贸系统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凝心聚力,迎难而上,统揽全局,把握重点,创新思维,奋力开拓,一着不让抓好各项工作,全省外经贸在高平台上实现了高增长。

  一、全面突破,开放型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003年,按照商务部的要求,我们紧紧围绕工作大局,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保持外经贸发展的良好势头,在预想不到的困难下取得了预想不到的业绩,总量实现了“123”的突破,速度实现了“567”的飞跃: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出口和进口新增额、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均超过200亿美元,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首次突破20亿美元;新批协议注册外资首超300亿美元。利用外资增长50%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60%以上;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均增长70%以上。全省外经贸发展主要呈现四个特点:

  各项指标全面领先。对外贸易总额实现历史性突破,提前两年完成“十五”计划。进出口总额达到11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1.7%,跃升为全国第二位,其中出口591亿美元,增长53.7%,继续列全国第二位。利用外资在全国基本持平的情况下,保持高速增长,新批外商投资项目7301个,比上年增长25.9%;新批协议注册外资308亿美元,增长56.6%,继续位居全国第一;实际到帐外资158亿美元,增长52.4%,首次名列全国第一。对外承包劳务完成营业额和期末在外人数仍居全国第一,新签合同额2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5%;完成营业额19.8亿美元,增长26.7%;期末在外79053万人,增长7.3%。开发区各项指标大幅增长,创历史最好水平,完成业务总收入12060亿元,比上年增长56.6%;实现财政收入410亿元,增长50%;实际到帐外资100.9亿美元,增长46.1%;完成出口329.3亿美元,增长653%。一些重点开发区已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开发区。

  发展质量显著提高。机电产品出口37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6%,占全省出口总量的6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28.7亿美元,增长89.9%,占全省出口总量的38.7%。私营企业成为我省外贸出口的新增长点,服务业协议注册外资增长了一倍。新批外资项目平均规模继续扩大。全省新批3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97个,其中总投资1亿美元以上的项目37个。新增了5个独立法人的外商投资研发中心。开发区的产业集聚明显,利用外资的比重超过60%,进出口总额已占全省的半壁江山。

  拉动作用日益明显。全省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达到76%,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依存度达到40%,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实际到帐外资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超过25%。涉外税收占全省税收收入的27%。开发区财政收入占全省财政收入的20%。对外劳务合作人员7.9万人,劳务总收入超过42亿元人民币。

  综合环境更加优化。开发区的功能进一步完善,苏中、苏北的基础环境进一步改善,配套能力进一步提高。以亲商、安商为重点,服务环境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开放,积极支持开放,各市、县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开放,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级级搞开放的良好氛围。海关、国检、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系列支持和服务。

  二、2003年所做的主要工作

  2003年,全省开放型经济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各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离不开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离不开我们外经贸战线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

  这是我们抢抓机遇、合力奋斗的结果。2003年,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抗击“非典”与加快外经贸发展“两手抓”。“非典”疫情发生后,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做到各项外经贸工作力度不减,要求不降。各级外经贸部门见事早,反应快,坚持“两手抓”,适时调整工作方法,及时调整策略和重点,不断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把“非典”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非典”防治由应急管理转为长效管理以后,我们马上强势出击,5月下旬起逐步恢复了各项经贸活动。6月份组织了30多批次的招商团组出访,并举行了全省100个外商投资项目颁发批准证书仪式和100个招商大项目发布会。苏州、镇江等地在第一时间开展了境外经贸活动。

  二是以开放促进沿江开发。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先后赴苏南、苏中地区的15沿江开发区,进行了专题调研,制定了《江苏省沿江开发区建设布局规划》,参与制定了《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和《关于加快沿江地区开发的意见》等文件。去年,我们围绕沿江开发推出了许多重大经贸活动。在香港召开了“江苏沿江开发推介会”;组织代表团出访日、韩和欧洲等地,宣传江苏沿江开发开放的优势;在美国举行了“中国江苏省沿江开发投资商机研讨会”,考察学习了美国大河流域开发开放的经验,并开展招商活动。

  三是切实加大政策的促进作用。参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开放型经济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和扶持昆山国际商务中心建设的政策,下发了《关于促进我省外经贸加快发展的八项措施》。苏州、无锡、徐州、镇江、淮安、连云港、盐城等市都及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与此同时,加强与财政、国税、银行、保险、经贸委等有关部门的协作,积极落实出口退税抵押贷款贴息、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补贴、奖励出口创汇企业和境外加工贸易贴息等政策。积极向商务部、财政部争取机电产品技改贴息、轻纺和高新技术产品贴息、中小企业市场开拓基金、出口研发资金。赋予更多企业进出口经营权,新批企业3000多家。有效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若干意见》。

  四是开展高密度的经贸活动。围绕深度开发主销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开展了一系列经贸活动。重点组织了坦桑尼亚、日本、尼日利亚“中国江苏出口商品展销会”,组织参加了商务部在阿联酋沙迪和其它地区举行的出口商品展销会等重大经贸活动。组织了赴中欧、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的考察活动。招商引资活动丰富多彩。江苏国际招商月活动发布了1600多个重点招商项目,参会客商6.3万人,意向投资逾百亿美元。继续与省农林厅共同举办了“2003年江苏省农业国际洽谈会”。加大“请进来”的力度,邀请了欧洲、美洲以及大洋洲一些国家使领馆官员、商务代表以及我驻外商务参赞来江苏考察调研,接待了美国商界代表团等众多商务考察团组。

  五是着力发挥开发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优化开发区的投资环境,加快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快了出口加工区建设步伐,我省8个出口加工区全部实行封关运作。突出主题开发,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产业集聚度高的开发区和区内产业园。加强南北合作,积极推进沿江两岸联动开发。去年实际到帐外资l亿美元以上的开发区有23家,比上年增加7家,其中苏州工业园区实际到帐外资超过11亿美元。南通、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际到帐外资均超过2亿美元。昆山出口加工区在高平台上保持高速增长,进出口58.7亿美元,列全国出口加工区前列。

  六是积极推进企业“走出去”。我厅报请商务部同意,对一般性非贸易性境外投资审批权限进行改革试点,调动了企业开展境外投资的积极性。全省新批境外非贸易性企业及机构28家,其中,境外加工贸易企业12家,私营企业13家;总投资5129万美元,增长78%,其中,中方投资3147万美元。针对外派劳务纠纷增多的现状,会同省有关部门进行了专题调研,起草了《加强外派劳务管理,预防外派劳务纠纷的意见》和《关于清理整顿对外劳务市场的工作方案》,并由省政府转发。在全省范围内对出国劳务市场进行清理整顿,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七是注重调查研究。2003年是调查研究活动最多的年份之一。先后围绕沿江开发,提升苏南综合竞争力,加快苏中、苏北外经贸发展,推进经济国际化进程,服务业利用外资,加快“走出去”步伐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各市外经贸局也围绕各自发展的重点完成了大量的调研工作。调研成果非常多,调研质量也比较高,既有前瞻性,又有针对性。

  八是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按照“开阔视野、开阔思路、开阔胸襟”的要求,去年下半年,厅机关提出了创建开放型机关、服务型机关、学习型机关的目标,通过赴基层参观、召开学习务虚会等形式,谈感受,找差距,提建议,增强了服务意识。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陆续向各市外经贸局和中介机构下放和移交部分审批管理工作,简化经营权申报程序,调整各类证书的发放办法。主动将外商投资进口确认证书、企业并购、一批变更审批事项下放基层,新增10个苏中苏北县级市作为放权对象。加大对苏中、苏北地区外经贸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在配额分配、外贸经营权、外经招投标、人才培训、资金等方面给予了重点的扶持。下发了《关于加强苏中苏北利用外资基础工作建设的意见》,提出5项措施。开展信息服务,编辑了149期《江苏外经贸信息》,开通了江苏外经贸网站。初步实行网上申请、网上审批,并在部分地区推行网上出证和寄证服务。

  尽管2003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外经贸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困难和问题。从总体上看,我省开放型经济仍然存在不均衡性:一是外资结构的不均衡性,农业利用外资还很薄弱,服务业利用外资还有较大差距,“引进来”与“走出去”存在较大反差,引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高素质人才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二是出口结构上的不均衡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比较少,农产品出口比例比较低;三是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苏中、苏北开放的进程还不够快。

Baidu
星空app安卓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