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外经贸厅2001年机关工作总结
2001年,厅党组带领机关全体工作人员,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外经贸部的各项部署,狠抓工作落实,切实加强厅机关自身建设,改进工作作风,较好地发挥了指导、协调、服务职能,为江苏外经贸事业的又一次丰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增强做好对外经贸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01年,按照省委、省政府以及省级机关工委的要求,认真组织,深入学习、领会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七一”重要讲话,以及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省委九届十四次全会和省第十次党代表大会等会议精神。一年来,党组中心组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紧密联系外经贸工作实际,深刻理解和把握精神实质,围绕“富民强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不断增强做好对外经贸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了坚持改革发展不动摇的决心,从而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正确把握全省对外经贸事业前进的方向,逆势奋进,扎实工作,经受住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圆满完成了全年外经贸发展的各项任务。
二、坚持以改革与发展总揽全局,充分发挥对外经贸工作的指导、协调、服务职能
(一)理清思路,明确方向,认真制定“十五”时期发展战略和2001年的奋斗目标
2001年是进入“十五”的第一年,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确定了继续实施“大经贸”发展战略,赋予其与全省经济与社会发展交汇融合,全面提升江苏经济国际化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崭新内涵。确定了“十五”期间“两高于,一缩短”(即江苏外经贸发展速度要继续高于全省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江苏外经贸增长速度要继续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努力缩短与先进地区外经贸的差距)的奋斗目标。到“十五”期末全省外贸进出口要在2000 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其中出口超过500亿美元;利用外资实际到帐达到330—350亿美元;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速度要快于外贸发展速度;技术贸易要有突破性进展;国际服务贸易要有明显的启动。在这个基础上,明确了2001年全省外贸出口确保12%的具体奋斗目标。厅机关各处室通过对形势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和思路,全年的工作始终围绕目标任务展开,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加大宏观指导力度,发挥协调服务作用,促进对外经贸.工作进一步发展
千方百计做好外贸出口工作。由于全球经济和世界贸易增长急速减缓,美国9.11事件以及国内出口退税严重滞后等因素的影响,2001年外贸出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厅机关认真研究和及时把握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走势,全面分析出口增长速度回落的原因和趋势,采取了各项有效措施,动员、组织全省上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咬定12%增长目标,奋力拼搏,年底实现了12%的预期增长目标。进出口总额突破500亿美元,达到513.5亿美元,其中出口288.8亿美元,增长12.1%,继续居全国第二位;进口突破200亿美元,达到224.8亿美元。2001年外贸依存度为44.7%,其中出口依存度达到25.1% ,均为历史上最高指标,且均超过全国水平,对江苏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和贡献度都有不俗的表现。突出经营主体的扩大和新增长点的培育。坚持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加大了对出口1亿美元以上大型企业的帮助指导力度,加大了对新投入、规模大的新产品出口企业、IT产业企业,出口增长潜力大的自营生产企业,包括私营生产企业的培育和帮助。专门召开了省级外经贸企业“十大”集团“十五”发展战略、思路座谈会,下发了指导性意见。在省委、省政府领导视察省级“十大”集团后,及时推动企业集团加快改制步伐,努力为全省出口增长自加压力。常州新科集团、金坛晨风集团均实现年出口超亿美元,张家港国泰集团年出口达6.3亿美元(居省级集团之首),成为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的亮点,我厅先后专门为这些企业举行了庆功表彰大会。继续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密切注视和跟踪我对主要传统市场及新兴市场出口动态,认真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博览会、交易会、洽谈会,扩大成交。精心组织春秋两季广交会、三月上海华交会、深圳高交会等大型国内交易会。举办了日本、埃及国外大型经贸展览活动。积极申报和拨出资金支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农副产品出口企业开拓市场。加强对外经贸合作交流与往来,积极组织和参加境外市场考察活动,注意发挥国外常驻机构的作用。通过一系列工作的开展,较好地巩固了传统出口市场,拓展了新兴市场,2001年4大传统市场的出口继续占我省出口的主要份额,新兴市场的出口有较大增长。全年共办理外经贸出国团组2478批次,25979 人次;接待来访使领馆官员15批次,经贸团组70批次;办理外国来华签证961 批(件)。进一步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继续推广质量认证、国际安全认证和环保认证。重点抓好机电产品出口,两次召开全省机电产品出口工作会议,分析形势、布置任务,宣传国家鼓励机电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开通了江苏机电产品进出口电子商务视窗。调整了机电产品出口结构重点企业,确定了“进出结合”和“本地化配套”重点企业,促进了进出口结构的优化。2001年,全省机电产品进出口268.79亿美元,同比增长18.71 % ,其中出口139.92 亿美元,增长17.36%,比全省外贸出口增幅高5.31个百分点,占全省外贸出口总额比重达到48.46 %,比2000年增加2.16个百分点。积极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加大了对“科技兴贸”试点地区工作指导的力度,重点推进软件园和研发中心的发展,加快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术改造,筹备组建了“江苏省高新技术成果和产品展示中心”,首次组团参加扬凌农高会。2001年江苏软件业出口实现零的突破,出口达1380万美元。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71.74亿美元,增幅为34.2%,比上年净增18.34亿美元,占全省出口净增31亿美元的60%。大力推进各类企业争创出口品牌。积极推荐和为企业申报外经贸部“重点支持和发展名牌出口商品”, 今年又有“Shinco(新科)”、“TORIN(通润)”、“虎豹”新获批准为名牌出口商品。2000年以来外经贸部已宣布的4批9大类118个出口商品“名牌”中,我省共有16个,占13.6%。名牌商品出口的优势开始显现,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全省“名牌”商品出口近4亿美元。
抢抓国际资本加快流动的机遇,推进利用外资工作再上新台阶。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利用外资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对全省利用外资工作的组织协调力度。认真组织企业参加一系列重要招商引资活动,引导和指导全省各地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外商投资管理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和提高外商投资管理服务工作水平;重点加强对苏北地区利用外资工作的帮扶力度,积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截至2001年11月,全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帐累计突破500亿美元时,我们组织了广泛的宣传活动。年底实际到帐累计达500亿美元。当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583个,增长35.3%;新批协议外资金额150.9亿美元,同比增长42.29%,协议外资规模已连续三年保持全国第一;实际利用外资71.2亿美元,增长10.8%,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已连续七年居全国第二。
加快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进一步增强外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国家为龙头,着力推动以境外加工贸易业务为重点的境外投资快速、健康发展,积极培育具有一定实力和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加大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组织省内30多家企业和有关政府部门对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约旦、坦桑尼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进行经贸市场和投资环境考察,并重点组织了“约旦投资环境说明会”和“投资英国市场说明会”。加强海外网点建设,首次在新加坡和哥伦比亚设立专门的外经工作机构,在哥伦比亚的相对集中的海外投资加工区已启动运作。2001 年全省境外非贸易企业当年带动出口3591万美元。全省对外承包劳务的业务规模和运行质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外承包合同额和营业额双双突破10亿美元大关,达到12.6亿美元和11.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2.3%和41.4%;期末在外劳务65010人,增长51%;三项指标均跃居全国首位。
加大对全省开发区工作的指导与协调。两次召开全省开发区工作会议,指导其加大招商引资和综合投资力度,促使全省开发区建设上新的台阶。2001年全省开发区完成合同外资124.19亿美元,增长77.7%,占全省82.3%;实际到帐外资43.25亿美元,增长16.5%,占全省60.7% ;区内企业进出口总额239.37亿美元,占全省49.7%,其中外贸出口116亿美元,同比增长15.4%,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4.8%。2001年全省开发区实现业务总收入5343.8亿元,同比增长32.3% ;完成财政收入188亿元,同比增长51.1%,占全省财政总收入的17.7%。
(三)深入推进外经贸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和增强国际竞争力
重点是对尚未改制的38家县市中小外贸企业逐家过堂,推进改革改制。11月份召开了全省中小外贸企业改革与发展工作总结交流会,进一步推进省级外贸集团二级公司的改革、改制。积极推进和探索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大力整顿和规范外经贸经营秩序,加快赋予各类企业的外贸、外经经营权,新批进出口经营权企业1027个,占现有总数3237个的32%;新批境外贸易企业(机构)5家,全省境外贸易企业(机构)累计已达170 家;新批对外承包劳务业务企业13 家;新批境外非贸易企业14家,总投资1922.49万美元,其中中方投资1632.95万美元,截至2001 年底全省已有境外非贸易企业56家。
(四)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分类指导
积极开展各类业务专题调研。在外贸方面,围绕外贸企业出口各项鼓励政策的落实情况、出口加工区建设情况、加工贸易出口和配套产业发展情况、IT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经营权审批、私营生产企业出口情况,纺配使用、外贸代理制等内容展开了调研。利用外资方面,先后进行了17个项目调研,其中协助国务院办公厅对我省大力改善投资软环境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在外经工作方面,对外经企业的改革、改制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在开发区建设方面,厅机关对全省开发区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向省政府呈报了《关于全省开发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开发区建设意见》的报告。
认真做好政务信息工作。一年来,共上报省委、省政府、外经贸部政务信息160多条,办理督办30多件,各种报刊杂志发表外经贸消息、文章90多篇,为领导机关决策提供了参考,为扩大外经贸的影响,推动外经贸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加强了对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分类指导。对苏南重在服务,努力帮助苏中崛起,重点扶持苏北。2000年底和2001年初,厅领导和厅机关同志分别到各市调研、指导,特别是对苏北五市进行了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苏北开放型经济的指导性意见》,与此同时,切实采取了各种措施,加强了对苏北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扶持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1年连云港市出口增长了25.6%,在全省13个省辖市中增幅名列榜首;淮安市合同外资增长了392.8%,增幅位居全省第一。
(五)加大政策宣传工作力度,积极推进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创造外经贸发展的良好环境
广泛宣传外经贸各项政策措施,利用下去调研、开会、办培训班等机会进行宣讲,编印了《对外经济贸易政策文件汇编》,《江苏投资者之友》、《走进江苏》等宣传资料。
积极向上级反映外经贸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促进出台新的鼓励政策措施;与相关部门协调,加快鼓励政策措施兑现的速度;积极申报各项专项贷款、贴息资金,保险资金;协调使用好各种发展基金,出台了对各市外经贸局的出口工作奖励办法。
加强了税贸、银贸、检贸、财贸协调与配合。与国税局签署了税贸协作备忘录,努力为出口企业做好出口退税工作,并协调解决了盐城、南通、淮安三市出口退税中长期滞留的问题。与省外管、财政协调,及时为企业清算和兑现各类贴息资金。促进人行开办出口退税保证货款,向中国进出口银行申请机电产品出口卖方信用贷款31.1亿元,并与其签订了合作备忘录。积极为省级外贸企业争取低息贷款,帮助做好不良资产的善后处理。与海关、商检分别召开了全省关贸协作会和全省检贸合作座谈会,建立了双方联络协调机制。与省工商联建立了工作联系制度,在部分开发区进行无收费区试点等,为外经贸企业营造优良的经营环境。
(六)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机关服务水平和质量
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厅机关自觉转变职能,加强宏观管理,尽可能把事务性操作交给贸促会、协会承担。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快办事速度和提高办事效率。积极做好企业应诉工作,受理贸易、劳务、投资等各种纠纷,给予妥善处理。开展了19项投资促进工作,为我省引荐新的外商客户780个,为当年和下期投资增长奠定了基础。帮助中加合作项目追加赠款。为坦中友谊项目争取到二期无息贷款1.35亿元。经多方努力我们争取到德国的无偿赠款,用于扬州、常州生态城市规划的试点。
办理省人大、省政协委员关于对外经贸事项提案10件。每件都进行认真研究,逐个给予答复,有3位厅领导还到省工商联上门回答。10件提案反馈意见都很满意。
积极推进依法行政。认真做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共清理286项,经过6轮讨论,最后上报66项,核减为60项,其中取消6项,简化了审批事务。
三、进一步加强了机关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调动了机关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党组织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厅党组一班人,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认真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定、决议,坚持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善于分析形势和把握大局,思路清晰,意志坚定,扑下身子抓工作。党组一班人严格要求自己,作风扎实深入,为机关做了好样子。机构改革后,及时调整了党的组织机构,做到支部建在处室。实行“一岗双责”,建立起处室负责人“两手抓”的工作机制,出台了《关于加强厅机关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以庆祝建党80周年为契机,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开展了党的知识竞赛活动,举办了“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的党课,召开了有老党员、老领导和机关党支部书记参加的座谈会,组织了以“党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演唱比赛。在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和评选先进的基础上,表彰了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同时加强了发展新党员工作。
认真开展了以“三优三满意”为主要内容的“创建先进处室”活动,经年终综合考评有6个处室被评为先进处室。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向涟水捐款捐物,组织机关干部义务献血献爱心等。
四、加强了公务员队伍的建设
完善厅机关改革后各处室的职能配置,制定了《江苏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各处室职责》。加大了对公务员的考核、培训,调整、晋升了33位公务员的职务。按时完成了厅机关年度的考核工作。年终表彰优秀公务员及工作人员17名。组织机关全体公务员学习WTO知识,有127人通过了省级机关组织的考试。组织22 名厅机关干部参加了WTO国际贸易规则、电子商务境外培训。新聘江苏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工作人员7名,并组织他们参加了专项业务培训。继续开展了普法教育。
认真落实离、退休人员各项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及时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积极组织老干部党支部活动,使老同志们心情舒畅、安度晚年。
五、认真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六次全会、省纪委十一次全会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重点是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对厅、处级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个人经商办企业、在外商独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任职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登记;对离退休处以上干部三年内的从业行为也进行了调查登记,没有发现违反规定的问题。查处自办、协办案件6件。努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为外经贸中心任务服务。围绕整顿外经贸经营秩序,搞好纠风工作。按时完成了17户清理军地两处住房的任务。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6件。
注意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深入进行了反腐倡廉思想教育,举办了“警世”教育图片展,组织了党纪政纪条规知识的书面测试,厅级领导参考率达100%,处科级干部参考率达99%,考试成绩都在90分以上。机构改革后,修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