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星空app版本下载安装

江苏省外经贸厅2006年全省外经贸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07-10-19 09:45浏览次数:

  2006年,全省外经贸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总体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推进经济国际化战略,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外经贸发展各项主要指标超过上年水平,质量水平不断提升,继续发挥对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2006年全省外经贸工作情况及发展特点

  据商务部确认,2006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达174.3亿美元,增长32.3%,连续五年超百亿美元,连续四年位列全国第一;进出口总额2840亿美元,增长24.6%,进出口规模保持全国第二,出口增速位居沿海省市第二;境外投资达3.3亿美元,增长61.7%,实现连续三年高速增长;对外承包劳务新签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双超40亿美元,期末在外劳务超过11万人;开发区业务总收入突破3万亿元,新增45家省级开发区,实现每个县(区)都有开发区的目标。

  (一)加强引导和促进,外商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积极应对土地资源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制约因素,出台《进一步提高我省吸收外资质量和水平的工作意见》,明确了新时期吸收外资的总体思路、工作方向,加强服务业招商引资和苏北利用外资工作力度,强化外资促进工作,利用外资质量进一步提高。一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省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29.2亿美元,占全省的比重提高到16.8%,比上年上升4个百分点;农业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亿美元;3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214个,增长43.6%,其中9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53个。二是苏中苏北引资加速。在苏南地区利用外资稳步增长的同时,苏中苏北地区利用外资提速,实际到帐外资超过50亿美元,增长53%,其中苏中地区实际到帐外资增长58.9%,苏北地区实际到帐外资增长35%,分别比上年增加21和8个百分点。南通实际到帐外资突破25亿美元,有四个县(市)进入全省外资10强;总投资10亿美元的富士康科技城落户淮安。三是引智效果明显。年末全省聘用的外国专家超过4万人次,其中超过七成为外资企业聘用专家。

  (二)着力品牌培育和基地建设,对外贸易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积极配合商务部“品牌万里行”活动,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出口品牌国家、省、市三级梯队;以提高内资企业国际竞争力为重点,加大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技改贴息支持力度;加快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出口基地建设,积极培育泰州医药科技兴贸出口基地,建设靖江船舶、锡山摩托车等机电产品出口基地,推进南京软件出口基地建设;着力推进外向型农业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和优势特色农产品扩大出口。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表现为“四个超过、四个千亿”: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农产品出口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一般贸易出口增幅超过加工贸易;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超过国有企业;苏北地区出口增幅超过苏南、苏中地区。机电产品、加工贸易、外商投资企业、开发区等出口额均超过1000亿美元。进口效益增强。我省鼓励进口资源性、战略性商品及先进技术和装备,有效发挥进口对保障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减轻资源环境压力的促进作用。全年技术引进合同额16.6亿美元,增长181.2%,金属加工机床、纺织机械、起重机械设备进口大幅增长。

  (三)强化载体建设和政策扶持,“走出去”能力进一步提升。以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为重点,为我省企业安全、顺畅“走出去”提供平台,推动优势产业和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由无锡益多集团等三家企业合作建设的“柬埔寨太湖国际经济合作区”入选首批8个中国企业境外经贸合作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了支持纺织企业“走出去”的扶持办法,同时,还为企业争取国家和省级财政支持资金超过1亿元。打造境外投资信息平台,发布国别投资环境报告,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营造浓烈的“走出去”氛围。投资领域持续扩大。全省境外投资不断由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向化工、电子设备制造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拓展,并涉足风险投资领域、科技交流、教育及推广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其中纺织服装制造业境外投资项目7个,协议投资额达2455万美元,增长225.6%,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项目10个,投资额4362万美元,增长127.2%,占全省境外投资的13.2%。科技交流推广服务业境外投资项目10个,投资额2093万美元,占全省的6.3%。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稳步推进。外经业务结构、市场结构、主体结构明显改善。项目规模扩大,总承包项目增多,企业跨国经营能力增强,有71个工程项目超千万美元,76家企业完成营业额超千万美元,其中中材国际在沙特新签的水泥厂总承包项目合同额达5.8亿美元。

  (四)突出南北联动和分类指导,开发区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切实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南北共建苏北开发区的战略部署,以开发区为载体,以利用外资为突破口,加快苏北经济国际化步伐。开发区外资、外贸规模占全省的3/4,苏北开发区主要发展指标增幅超过60%。积极开展开发区清理整顿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一是产业转移步伐加快。苏南外资项目加快转移,苏北承接国际资本的能力逐步增强。去年苏北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大项目超过12个,增长两倍。南北共建开发区工作全面启动,已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并有一批项目签约落户。其中台港澳资金成为产业转移的主力。二是苏中苏北开发区发展加速。苏中开发区业务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大幅增长,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速。苏北开发区各项主要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实际利用外资和进出口总额成倍增长。三是苏南开发区功能完善。苏州工业园区成为全国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展试点,并积极开展内陆保税物流中心试点;昆山出口加工区等成为功能叠加试点;南京被认定为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无锡被批准为省级“离岸服务外包基地”。

  (五)加大指导和支持力度,民营经济国际化进一步加快。积极促进民营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引导民营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支持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开展配套协作。为民营企业提供政策宣讲、人才培训,在境内外展(博)览会中大幅提高民营企业参展比例,扩大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对民营企业的支持总量。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出主体扩大、空间拓展、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2006年全省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6450家,其中民营企业超过6000家,占比超过九成。民营企业出口额占全省出口的比重上升两个百分点,出口超千万美元的民营企业增长80%,民营企业中方境外协议投资额占全省的近1/2。

  (六)加强服务和调研,工作成效进一步提高。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机关作风建设,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新的提高。一是加强经贸促进工作。组织参与百届广交会、华交会、金洽会、厦洽会、东博会、欧洲经贸洽谈活动、香港经贸促进活动等,取得良好效果。我厅驻海外代表积极推动经贸合作,全年参与全省各地及企业推介促进项目40个,总投资超过30亿美元,组织经贸促进活动179场,参与活动9500人。二是启动贸易摩擦预警平台。我省在全国最早启动“江苏省出口美国、欧盟主要产品监控预警平台”,并动态调整监控预警重点和敏感产品类别。2006年已成功发布预警报告249期,网上点击率已超过14万次。同时,通过编写案例、个案跟踪、分类指导、加强培训等方式,指导企业应对贸易摩擦。三是发挥电子政务作用。成立信息中心,充分运用电子网络,完善外经贸信息通道,开展网上交流,及时解答基层和企业遇到的问题。目前外经贸信息网络已覆盖各市外经贸局、重点开发区、大型外经贸企业。对外资大项目、服务业项目和机电产品自动进口许可实行“网上审核,异地发证”,在苏州、南通两地设立纺织品临时出口许可证发证点,在苏州延伸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点。四是注重调查研究。加强对开放型经济发展中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研究,努力提高对宏观环境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对开放型经济走势的把握能力,形成了《关于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对我省开放型经济影响的分析思考》等一批专题调研报告,受到省领导的重视。五是完善科学评价体系。启动外资和开发区工作绩效评价体系,研究提出对外贸易出口绩效评价体系,目前已进入测试运行阶段。

Baidu
星空app安卓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