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星空app版本下载安装

江苏省外经贸厅2005年全省外经贸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06-12-07 11:39浏览次数:

 2005年是“十五”计划最后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商务部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对外经贸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经济发展政策和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增强应对和创新能力,努力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加大“走出去”力度,提高开发区建设发展水平,促进区域共同进步,对外经贸呈现又快又好发展势头,全面超额完成“十五”计划各项目标。开放型经济在全省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

一、2005年全省外经贸发展基本情况

据商务部统计,2005年,全省新批协议注册外资457.22亿美元,增长18.5%;实际到帐注册外资131.80亿美元,增长29.2%。新增工商登记注册协议外资200.02亿美元,增长6.6%。进出口总额2279.55亿美元,增长33.4%,其中出口1229.94亿美元,增长40.6%,进口1049.62亿美元,增长25.9%。实现贸易顺差180.32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业务新签合同额33.10亿美元,增长35.1%;完成营业额31.97亿美元,增长28.9%;新派4.42万人,增长25.4%;期末在外10.03万人,增长10.1%。全省共批准境外投资项目163个,增长55.2%,中方协议投资2.05亿美元,增长63.3%。开发区业务总收入2.31万亿元,增长33.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8.62亿元,增长52.7%;实际到帐注册外资94.2亿美元;进出口1607.41亿美元,其中出口830.08亿美元,分别增长43.8%、51.3%。

(一)规模总量实现新突破。外经贸主要指标均跃上新平台,实际到帐外资超10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超2000亿美元,境外协议投资额超2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超30亿美元。全省实际到帐外资超亿美元县(市)16个。出口超10亿美元的企业15家,出口额合计超过300亿美元,均比上年翻一番。

(二)质量水平出现新提升。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引资规模继续增加,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利用外资占全省的1/5,新增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效应强的外资大项目,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新型液晶显示器、新型电子元器件等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全年引进外资研发中心和软件设计外资企业25家,协议外资超过1亿美元。高新技术产业境外投资项目明显增加,计算机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境外投资额近2000万美元。现代服务业引资步伐加快,新增服务业外资项目1128个,其中3000万美元大项目28个,占全省总数的19%,国际物流和商贸领域外资平均项目规模近1400万美元。2005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25.36亿美元,增长46.2%,成为全省出口增长最快的大类商品,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2.7%,比上年增加1.6个百分点。纺织服装、农产品等大宗商品出口稳定增长,其中纺织服装出口188.17亿美元,增长26.3%;农产品出口突破10亿美元,达10.42亿美元,增长19.2%。

(三)三大区域实现新发展。苏南地区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全年实际到帐外资98.68亿美元,占全省的74.9%,出口1107.85亿美元,占全省的90.1%,境外协议投资1.60亿美元,占全省的78%。苏中地区发展提速。实际到帐外资25.14亿美元,占全省总量19%,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进出口132.48亿美元,增长26%;国际经济合作居全省前列,外派劳务3.70万人,增长17.9%,占全省的36.9%。苏北地区活力增强。利用外资7.98亿美元,增长27.5%,进出口54.34亿美元,增长24.9%,外经完成营业额6.39亿美元,外派劳务1.27万人,分别增长69.2%和57.7%。全省实际到帐外资规模前20名的县(市)中,苏中、苏北地区占1/2。

(四)经营主体突显新活力。外资企业带动力增强。出口占全省总量的3/4;全省出口百强企业中,外资企业有77家,出口超亿美元的外资企业达115家;出口高新技术产品的外资企业1900多家;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进出口额超过100亿美元。私营企业发展活力增加。有出口实绩的私营企业数超过6000家,出口首次突破100亿美元,达110.48亿美元,增长70.7%;在2005年新增外贸经营主体中,私营企业占92.4%。私营企业境外投资项目达100个,占全省的61.7%,中方协议投资1.40亿美元,占全省的68.4%,比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国有企业也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和对外承包工程,加快了参与国际竞争的步伐。

(五)市场开拓获得新进展。香港以29.54亿美元位居全省外资最大来源地,日本、德国、法国投资额分别达17亿美元、3.65亿美元和1.70亿美元,增长12.1%、10.7%和96.2%。韩国在我省投资8.05亿美元,增长2.4%,占全省的6.1%。欧、美、日、港传统贸易市场继续巩固并发生积极变化。欧盟成为我省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贸易规模达368.86亿美元,我省对欧盟出口287.68亿美元,增长41.3%,对美、日、港出口分别达272.67亿美元、159.97亿美元、136.10亿美元,增长42.6%、21.9%、47.3%。新市场开拓步伐加快。对东盟、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出口96.36亿美元、18.23亿美元、32.84亿美元和22.11亿美元,分别增长43.2%、36.6%、40.3%和37.6%。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巩固亚洲市场,开拓非洲、欧洲市场,成效显著。2005年在亚洲完成外经营业额15.45亿美元,增长57.2%,占全省的48.3%,在非洲、欧洲分别完成营业额6.21亿美元、2.80亿美元。占全省的19.4%、8.8%。境外投资企业(机构)遍布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比上年增加9个,香港成为我省企业走出去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的重要平台,省内企业全年在香港投资项目38个,协议投资额2824万美元,增长175.4%。

(六)开发区建设再上新台阶。经国务院批准,2005年我省又新增5个出口加工区,全省出口加工区数量达到13个,占全国总数的23%,居全国首位。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等功能整合取得新进展,保税仓储、保税物流园区、保税区进出口等规模迅速扩大,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势头良好。全省开发区业务总收入2.31万亿元,增长33.9%;一般预算收入328.62亿元,增长52.7%,实际到帐外资94亿美元,占全省的72%;进出口总额1607亿美元,占全省的70%。

(七)发展贡献再创新水平。实际到帐外资居全国第一,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12.2%,进口、出口额均列全国第二位,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6.1%,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进、出口增幅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2.2个百分点、8.3个百分点,位居沿海省市第   一。开发区一般预算收入占全省一般预算收入的1/4;涉外税收占全省税收总额的24.9%,其中外资企业涉外税收突破600亿元,达628亿元。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规模保持全国第一,境外投资规模位次前移。

二、2005年外经贸主要工作

(一)加大利用外资力度。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和直接领导下,我厅及时了解各地利用外资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分析吸收外资趋势,重点加大对大项目的服务和提高外资到帐率,向商务部争取各项支持。面对用地紧张、周边地区引资竞争激烈、国际产业资本“南下北上”等严峻形势,加强了协调服务,认真做好外资项目排查、跟踪工作,对3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服务业项目实行网上审核;成立了大项目服务协调小组,对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开展专项服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省政府提出协调解决大项目用地的5项建议措施。狠抓外资基础工作,根据商务部统计工作要求,调整外资统计口径,力求全面、真实地反映各地利用外资工作成果。

(二)加大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力度。以推动进出口结构调整为主要内容,重点实施出口品牌战略,制定培育全省出口品牌规划,以申报、评选出口名牌为切入点,初步构建出口品牌发展促进机制。目前,全省有25个出口名牌列入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行列,数量居全国第三,评选出省级以上出口名牌55个。大力促进机电产品出口,确定30家机电产品出口增长点企业,在技术更新改造专项贷款贴息、研发资金补助、国际市场开拓、参展摊位分配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加强纺织品一体化应对工作,及时分析公布中欧、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对全省纺织品出口的影响。注重对外贸宏观形势的分析和跟踪监测,定期发布重要商品出口信息,及时反映外贸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三)加大企业境外开拓力度。明确把推动开发境外资源、鼓励转移成熟产业、构建海外营销网络、探索设立境外工业园区和集聚区、着力提高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水平作为工作重点。对有条件、有能力开展境外投资的企业加强分类指导,确定120个重点联系企业,开展重点跟踪、服务工作,编制涵盖101个国别地区引资政策和环境介绍的投资指南,举办了分国别、分区域、分企业类型的政策宣讲活动,营造加快“走出去”的浓烈氛围。同时,积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积极落实各类支持资金,全年为60家开展境外投资的企业提供超过800万元的补贴,为企业拓展国际发展空间,加快“走出去”搭建平台。

(四)加大支持苏北发展力度。加强了对苏北地区支持促进工作。围绕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开发战略,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苏北发展,推动区域共同发展的工作部署,大力推动国际资本向苏北地区梯度转移,成功举办了“苏台(徐州)经贸洽谈会”等大型投资促进活动,组织苏北开发区赴日韩招商并取得较大实效。组织“日资机构苏北行”,多次举办“苏南台商看苏北”活动,发挥我厅驻海外机构作用,帮助苏北推介重点招商项目。继续为苏北培训外经贸业务骨干。同时,对苏北开发区建设予以更大关注。

(五)加大开发区发展力度。积极配合国家清理整顿开发区工作,指导开发区明确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促进集聚集约发展。积极帮助部分开发区做好规划调整,促进开发区“二次创业”。明确一批重点工业园区,并参照省级开发区管理。促进南北开发区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目前,全省已有10对开发区结对发展。昆山和连云港开发区结对工作取得成效,昆山开发区专门成立了结对挂钩小组,包机组织台商赴连云港考察,加强对连云港开发区的宣传,已有一批台资项目在连云港开发区落户。

(六)加大应对贸易摩擦力度。2005年,我省企业共遭遇国外提起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反规避和美国337调查33起,增长22%;涉案金额3.6亿美元,是上年的3倍;涉案企业289家,增长46%。针对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加大对涉案商品和案件动态跟踪力度,积极指导并组织企业参加应诉,受到企业欢迎。

(七)加大电子政务建设力度。大力开展外经贸信息化建设,为基层和企业提供高效、顺畅、便利的服务平台,已形成覆盖全省13个市外经贸局和10大外经贸企业集团的电子政务系统,建立了信息共享快速通道。同时,拓展网络平台,开展外资、外贸等业务网上审批、网上年审及网上联合年审等。对网站进行改版,扩大信息量。根据国际权威测评网站排名,2005年我厅网站在全国省级外经贸网站中访问量排名始终保持前三位,同时被评为省政府优秀网站。

(八)加大协调协作力度。纵向方面,密切与商务部和各大商会的业务联系,在调整外资统计口径、申报出口品牌、应对纺织品贸易摩擦等方面加强上下配合;加强与各市外经贸局、开发区的信息沟通,及时掌握基层、企业发展动态和政策执行情况。横向方面,围绕外资项目审批、设备免税进口工作,加强与工商、海关等部门通力合作;围绕外资大项目土地供应,加强与国土、规划部门的沟通;围绕促进企业发展,支持企业走出去等,加强与财政、国税、工商联的协作;围绕构建大通关体系,实现贸易便利化,加强与海关、商检等部门的协调。

(九)加大调查研究力度。加强对外经贸重大问题的分析研究,关注各种外部条件变化给基层和企业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我厅关于利用外资、对外贸易、境外投资等方面多项建议得到国务院、商务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肯定。加强对“十一五”外经贸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邀请高校、科研院所等社会力量共同探讨“十一五”外经贸发展;开展厅机关“千字文”征文活动,鼓励每位同志为“十一五”外经贸发展献计献策。关注世界经济发展走势、国家宏观政策走向、国际能源价格和汇率变动趋势等,及时分析外部环境变化对外经贸发展的影响,为省委、省政府和商务部提供决策依据。

(十)加大重要经贸活动推进力度。成功举办了以加强双向投资促进为主题的2005’(欧盟)江苏周活动,吸引了欧盟各国800多名客商参会,签订一大批经贸合作意向。结合第十届大阪展,开展(日本)江苏周活动,参展企业、参展人员和展览规模均为历届之最。组织尼日利亚、沙迦江苏出口商品展,组织企业参加商务部在英国、美国举办的名牌出口商品展和各类专业性展(博)览会。通过广交会培育品牌,华交会促进特色产业产品出口,哈洽会开辟对俄经贸合作新通道,东盟博览会密切与东南亚各国的经贸关系。此外,成功举办第一届南京国际软博会、苏州电博会、连云港农洽会等。

去年,我厅还认真开展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接受了省人大对我厅的工作评议。通过上述活动,回顾总结了我厅近几年的工作情况,通过在厅政务网站上公布投诉电话,设立征求意见和建议信箱、厅长信箱,厅领导带队征求意见,发放征求意见表,征集基层和企业对我厅工作的意见,查找自身不足,并制定了一系列自查自纠措施,认真加以落实。

Baidu
星空app安卓版排行